从农民口中的“石大姐”到“石妈妈”,再到学生口中的“石奶奶”,从1976年任教的芳龄27到如今已过七旬,石雪晖教授说:“转眼间,不知不觉我已经执教40余载,然而时光流转,改变的是年岁与称呼,不变的是我为农民服务的初心和对三尺讲台的热爱。”
1976年8月,石雪晖以优异成绩留校候,心中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此她一次次地参加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考试,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弥补“工农兵学员”的不足。终于,1987年10月,她被派到日本做访问学者——这在当时的学员里,凤毛麟角。
在日本做公派留学生时,有一天迟到了,导师问石雪晖是骑自行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她有些局促红着脸回答,不会骑车。导师就说:你连车都不敢骑,我怎么放心把这么贵重的实验仪器交给你操作呢?当天夜里,石雪晖独自在异国他乡,在清冷的月光下练习着骑车,一次又一次,不知摔了多少跤。第二天一大早,石雪晖没有迟到,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走路赶过去,她带着累累伤痕、骑着车准时到达了实验室。导师因此对这个中国女学生刮目相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名叫“提子”的进口水果走俏中国市场,这种“提子”就是欧亚种葡萄。当时业内许多人士认为:南方是欧亚种葡萄种植的禁区,要在南方种植欧亚种葡萄叫好比在江南种植仙人掌,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当时,一亩地能给农民增收几百元,农民就高兴;到了90年代,一亩田能创收几千元,农民就满足;进入21世纪,时代不断发展进步,农民对产地的经济收益期望也越来越高。带着给农民创收增收、提高农民生产收益的初心,石雪晖勇闯禁区,跑遍三湘四水,攻克了一系列“欧亚种葡萄”种植难题。葡萄在新地区“水土不服”就反复引种——培育适宜新品;欧亚种葡萄怕雨,就给葡萄打伞——薄膜避雨栽培技术创新而出;葡萄果品色泽口味不佳,就给葡萄系统化定制营养——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最终,石雪晖突破了“欧亚种葡萄”种植难题,成功让“提子”种在了三湘大地上,农民亩产值达1.4万元,把湖南打造成了“南方的吐鲁番”,让“果树”成为了农民的“摇钱树”,让葡萄果实成为了农民致富果。
石教授实在,做研究实在,让农民致富;写书实在,让人看得懂;做老师更实在,用自己的言行传递做人的道理。在农民眼中她是葡萄种植户的“守护神”,无论谁家遇到什么难题,首先会想到向她请教。而石雪晖不管多忙,对农民朋友的困难总是有问必复、有信必回。久而久之,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葡萄110”。
1993年6月,一个20多岁的年轻农民慕名找到石雪晖,这个农民名叫王先荣,高考落榜后的他在家乡澧县种了27亩葡萄。那一年已经挂了果的葡萄突发疾病,种了6年葡萄的王先荣翻遍手头所有资料,问遍所有能够联系到的专家,还是无法控制病症。他急得背着病苗直奔省城,从省农科院到省农业厅,除了有人知道这个病叫黑痘病外,没有找到任何答案,眼看27亩的葡萄就要倾颗未收,所幸,最后经人指点,他找到了石雪晖。石雪晖一边掏钱安排王先荣在招待所住下,一边连夜找来七八个专家协同商讨,在灯火下通宵达旦紧急研讨出7套整治方案。亲自配置专属比例“药方”,手把手教授怎样剪除毒枝毒蔓,事无巨细,凡事都躬身践之,由大到小将方案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他。“我像得了宝贝似的,当时已是凌晨1点多钟,我顾不得休息,像揣着救命仙丹似的立马赶回澧县。”王先荣说,15天之后,在石教授的帮助下,黑痘病被全部控制。
2002年的“五一”长假,石雪晖在湘西指导葡萄生产,白天进行实地指导、培训,晚上详细做记录,忙完一周回到长沙时正是早晨5点多钟,刚洗漱完毕,便又接到澧县打来的求助电话,她顾不上疲惫随即又步出家门了。2007年6月,她担任科技特派员的宁乡县金洲乡关山村打来电话反映葡萄病情,她上完课后急忙赶赴关山村,打着手电筒把各家各户的每片葡萄园看完,再回到村里的教室给大家上课,直到农民朋友弄懂之后她才放心地回家,到家时已是晚上12点半了。
这些年来,她和同事们深入田间地头,究竟为农民讲了多少课,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许多农民经常打电话、写信,甚至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联系她,她都一一回复。一有时间,她就往农村跑。“五一”、“十一”,她说是去“农家游”。元旦过年,她讲是去“农家乐”。其实,谁都知道,石教授是放心不下农民兄弟和他们的葡萄。
2020年6月中旬,石雪晖教授接到我校莫鸣教授的电话,说江永县义满成家的10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出问题了,接到电话后的石教授在6月21日便启程连忙赶往江永县,“一看那满田堆积的坏葡萄,我的心里很沉重,几乎烂了1/4,都是被气灼、日灼、灰霉病、霜霉病害了”,她心急如焚,半跪着检查着葡萄的状况就像匍匐在葡萄架下。酷暑盛夏,摘下编织帽,略白的头发黏在额头,汗水浸湿了衬衫……她不顾舟车劳顿,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便立马把脉“问诊”,开出良方,教他们马上采取措施,及时把烂的清除,保住没烂的,石教授积还不时积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丧气,要积极参与对保下来的果实参加全国评比,最终,在石教授帮助和指导下,永江的葡萄还获得了“阳光玫瑰”全国优质奖!
回顾40年漫漫时光长河,在不同时间里,她来回奔波,奔走在乡间田野与学校间,见到她时,她总穿着一件格子纹衬衫,或是在葡萄架下满头大汗的地指导农民疏叶疏果,或是就地拿着一块未干的水泥以地为黑板给农民教授种植技术。
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石雪晖教授却铸就了不平凡的经历,她用一生来践行一个诺言,用一切来奉献一个行业,不沾名钓誉,不汲汲营营,哺嘈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就是那祥两袖清风,绝不藏半分私利,却为农民创造着数亿产值,她在数十年载时光中站在农民身后,深深地凝望,凝望,葡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