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 联系我们

茶学专业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2008/11/12 08:00:00   作者:chenx    点击:

我校茶学专业成立50周年庆典于11月7日上午在生命科学楼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原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彬蕃、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沫、原湖南省人大常务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季益贵、校长周清明等领导出席了庆典大会。 1958年4月,在陈兴琰、朱先明等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湖南农学院以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室的茶作教学组为基础向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成功申请了茶叶专业。次年,在商业部任职的茶叶审评专家陆松侯先生调入茶叶专业工作。五十年来,茶学专业培养了近5000名各类层次的人才,其中本科以上的就有2200余人。 茶叶专业自创办开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符合时代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在探索中总结,在实践中完善,逐渐形成了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专业办学特色。先后建立了教学实验茶厂、长安教学实习基地和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茶叶专业成立伊始,前辈们就明确要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1960年初期,茶学专业的师生率先开展黑茶初制加工工艺及其黑茶品质化学的研究,开黑茶研究之先河。上世纪70年代,施兆鹏教授等人在我国首先开展速溶茶的研究,开创了我国速溶茶生产与出口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施兆鹏教授等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批茶叶国家标准的研制,陈兴琰、朱先明等教授主持的“提高湖南绿茶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出口眉茶成套工艺研究”,系统研究了提高湖南绿茶品质的各项技术内容,一举改变了湖南绿茶低品质的思维定势,开创湖南绿茶自营出口的新局面,刷新了当时我国出口绿茶的卖价记录。上世纪90年代初,施兆鹏教授等组织精干研究团队,历经数年,对黑茶品质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澄清了许多学术界模糊的认识,构建起黑茶加工及品质形成的理论框架。自1990年起,刘仲华、施兆鹏、黄建安、朱旗、肖文军等教授,致力于茶叶功能成分的分离纯化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构建起该领域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且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开发,使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十年来,茶学系的专家们以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思维,开创出一条以成果催生产业,以产业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的“学、研、产”良性发展之路,成为茶学系发展史上突出的亮点之一。以此为基础,2005年,向教育部申请批准了我国首创专业——植物资源工程专业。 茶学系的名师有陈兴琰教授、朱先明教授、陆松侯教授、王建国教授、王融初教授、施兆鹏教授、黄祖法教授、黄意欢教授,杨伟丽教授、唐明德教授、刘富知教授,刘仲华教授、罗军武教授、朱旗教授、黄建安教授,刘德华教授、谭济才教授、徐仲溪教授、邓欣教授、肖文军教授、周跃斌教授和傅冬和教授。为了加快茶学学科青年老师和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国际接轨,茶学专业先后选拔了刘德华、朱旗、黎星辉、黄建安、罗军武、谭济才、林亲录、吴卫国、禹利君、周跃斌、傅冬和、王坤波、龚雨顺、刘硕谦等老师和学生赴日本、英国、瑞士、新西兰等国深造或做访问学者。 茶学专业主编了《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学实验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等全国统编教材。其中《茶叶审评与检验》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先后获得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关计划/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部APEC基金、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重大专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财政部科教司重点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省省长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0多项。 点击下载文件:

上一篇:分析检查阶段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开展调研动员,为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计于民

分享到: 收藏

办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