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站 联系我们

我校承办的200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隆重召开
2006/11/15 08:00:00   作者:chenx    点击:

由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承办的200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于11月4日—7日在长沙市麓山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及嘉宾共500多人参加了会议。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霖,杂交水稻之父、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屈冬玉博士、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省农科院院长邹学校及我校校长周清明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美国、荷兰、加拿大、日本等8个国家的专家和官员以及国内一批知名专家、教授莅临大会指导。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冬作农业”,会议就我国马铃薯的生产、科研和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并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就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行业的发展动态、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趋势作了专题报告。 在开幕式上,周清明校长致欢迎词,屈冬玉主任致开幕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戴小枫局长宣读了农业部给本次大会的贺信,甘霖副省长、袁隆平院士作了重要讲话。甘霖副省长和袁隆平院士充分肯定了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并对我校马铃薯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袁隆平院士指出,南方发展冬作马铃薯大有可为,并殷切期望我国马铃薯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大会开幕式后,甘霖副省长、袁隆平院士等领导与大会代表进行了合影留念。 11月5日,大会进行大会报告;11月6日大会进行分组交流与讨论;11月7日上午,与会代表赴益阳市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参观,11月7日下午举行大会闭幕式。 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可耕地少、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粮食总产量有减少的趋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成为政府优先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在农作物中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而位居第四。近年来国家对马铃薯的生产越来越重视,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目前我国南方有近3亿亩冬闲田,大多冬季处于闲置状态如果用其1/4种植马铃薯,可增加种植面积7000万亩,亩产马铃薯1~2吨,可增加产量7000~14000万吨,这对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构筑粮食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有3000万亩冬闲稻田,发展冬作马铃薯潜力巨大,我校园艺园林学院以熊兴耀教授、刘明月教授为首的马铃薯课题组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瞄准我国南方近3亿亩冬闲田,大力开展冬闲马铃薯种植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我省及南方周边省份大力发展马铃薯冬闲田种植,对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马铃薯育种、脱毒技术与种薯繁育、食品加工及能源研发等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资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目前我校马铃薯课题组已选育马铃薯新品种3个、申请国家专利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综合种植配套技术研究”获得了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湖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湖南省农业厅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由目前的170万亩增加到500万亩,农民将可望从马铃薯生产中获得经济效益25亿元。 这次大会第一次在我省召开,不仅是一次展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和我校马铃薯科学研究与推广成果的大会,更是一次向国内外同行们交流学习的盛会,对于促进我省乃至我国南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校乃至我国马铃薯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园艺园林学院 何长征 宋勇 ) 由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承办的200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甘霖、袁隆平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点击下载文件:

上一篇:园艺园林学院熊兴耀教授等专家新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下一篇:熊兴耀教授被聘为农业部马铃薯专家指导组成员

分享到: 收藏

办公电话